发布日期:2023-09-15  来源:  作者:工业化餐饮联盟
核心提示:每到蘑菇当季,大家的夸赞总是围绕着“鲜”这个关键词,来自大海的食材甚至直接被人们命名为“海鲜”,大家还创造性地发明了“鲜掉眉毛”这个形容词用来表达食物的可口程度,这样的高度评价吸引着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眼球和食欲。“鲜”这个字看起来有些神秘,并没有酸甜苦咸那么具体,但它在美好滋味的构成里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。
  每到蘑菇当季,大家的夸赞总是围绕着“鲜”这个关键词,来自大海的食材甚至直接被人们命名为“海鲜”,大家还创造性地发明了“鲜掉眉毛”这个形容词用来表达食物的可口程度,这样的高度评价吸引着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眼球和食欲。“鲜”这个字看起来有些神秘,并没有酸甜苦咸那么具体,但它在美好滋味的构成里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。
  01、鲜是什么?
  日常生活中的鲜味指“美味”,是指食物带给我们的协调、平衡的感觉。而狭义的鲜味,则是指鲜味物质引发的口腔化学感受。
  2002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人类舌头上的鲜味味觉受体,揭开了鲜味的神秘面纱,这意味着鲜味是与酸甜苦咸一样具体的、能够被大家普遍品尝到的味道。
  不仅如此,鲜味能被舌头各个部位感知,因此给人更深刻、持久的刺激。对吃饭非常重视的我们很早之前就注意到这种让人愉悦的舌尖体验,从鲜的字形上可见一斑,鱼、羊这两种食物在古代人眼中本来就是珍馐,用它们组成的字来形容食材的味美体现着古人的智慧。
  虽然人们对鲜的体验很早,但直到100多年前,鲜的来源——谷氨酸才被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从昆布中提取出来。
  02、最常用的鲜味剂——味精
  在大众的认知中味精即谷氨酸钠是跟鲜味强相关的物质。
  池田教授针对他的发现进一步研究,至此“味之素”即我们常用的味精进入工业化之路,逐渐成为中国人厨房里的常备调味料。
  但人们对味精的声讨与质疑从未间断。常有的误解主要有味精加热产生焦谷氨酸钠会致癌、味精吃多了会让孩子缺锌,味精是化学合成品以及在国外掀起过中餐抵制的“中餐馆综合征”。
  世界卫生组织、美国食药监局以及中国膳食指南都把味精归入“最安全”的类别。味精在120℃以上确实会转化为焦谷氨酸,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是有毒的,高温下它只是会失去鲜味。因此一般建议快出锅时再加入味精,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  此外,谷氨酸锌作为锌补充剂的效果甚至比葡萄糖酸锌更好。即便这些谣言已经被各种专业人士以及机构辩驳了,但人们对味精的偏见依然存在。
  有些人可能从此奔向鸡精,蚝油等调味料的怀抱,但仔细查看配料表就会发现:谷氨酸钠仍然是占比最高的原料,辅料则是淀粉及其他种类的鲜味剂。
  03、鲜味剂有哪些?
  谷氨酸钠是目前生产最多、应用最广的鲜味剂,科学家们追寻鲜味的步伐从未停止,从不同天然食物中发现的鲜味剂主要分为三部分: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,可以将鲜味剂分为氨基酸类、核苷酸类、有机酸类。
  氨基酸类
  化学组成为氨基酸及其盐类的食品鲜味剂统称为氨基酸类鲜味剂。这类鲜味剂还有 l-丙氨酸,它能增强腌制品风味。甘氨酸有海鲜味,天门冬氨酸,以及拥有海胆味的蛋氨酸等。
  核苷酸类
  核苷酸类鲜味剂均属芳香杂环化合物,结构相似,都是酸性离子型有机物,性质比较稳定,在常规贮存、食品烹调加工中都不易被破坏。
  有机酸类
  其天然主要存在于鸟、兽、鱼类的肉中,尤其在贝类,水产类中含量较高,是贝类肉质鲜美的物质基础,琥珀酸钠作为鲜味剂可用于酱油、辣酱等,还可以与味精、核苷酸类鲜味剂并用。
  04、鲜味剂实际生产中的应用
  1、本身具有鲜味物质的食物加工中可以少加甚至不加鲜味剂,例如各种肉类、水产类、菌菇类以及番茄等原料,这些原料中的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,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——谷氨酸钠。
  2、调制冷菜时不应直接添加味精,味精在经过加热后才能发挥最大的提鲜作用,冷菜的制作无法达到这个温度,加上水分含量不够,味精的溶解也不彻底,反而影响菜肴的观感与口感。
  3、酸度较大的菜肴不宜加入味精,味精在酸性条件下中不易溶解,而且酸性越大,溶解度越低,越不容易释放鲜味。
  4、不同种类的鲜味剂具有协同作用和相乘作用,复配鲜味剂的使用可以最大发挥其提鲜作用,丰富菜肴口感,使风味更加和谐。
  5、味精的使用量不宜过多,虽然鲜味剂能够大大提升菜品质量,但谷氨酸钠同时是一种盐,与食盐相同,大量食用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。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推荐,清淡饮食,少吃高盐食品,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;常量营养素钠离子的参考摄入量为1.5g/天。
  来源: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
编辑:fmt1592210117

 
分享:
[ 网刊订阅 ]  [ 生产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]  [ ]  [ ] [ ]
 

 
 
推荐生产技术
点击排行
 
 
processed in 0.059 second(s), 16 queries, memory 0.9 m
网站地图